找到相关内容6516篇,用时6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:东方文化与文明的重要支柱

    昙谟最,妙达《涅槃》、《华严》;印度的佛教学者菩提留支来华,“见而礼之,号为东方菩萨”,又把他著的《大乘义章》译为梵文,“寄传大夏,彼方读者皆东向礼之为圣人矣”;唐玄奘在印度被尊称为大乘天和解脱天,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。历史事实说明,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,教义的研究始终是发展的主流,由此引起十余种宗派的繁兴和二万三千余卷大量译籍及著述的出现。 (二)艺术化  在佛教传入以前,中国的艺术和工艺已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点|佛教|中国文化|赵朴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65385020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大乘小乘观

    早期中国佛教大乘小乘观  周伯勘  文史哲学报.第 38 期 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发行  1990 年 12 月出版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235 页  摘要:  此论文检验早期中国佛教独特的大乘小乘观以及鸠摩罗  什的译经对中国佛教徒了解印度佛教宗派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
  • 大乘与小乘佛教艺术的区别

    群众对佛法的需求,走人间化、大众化的道路,将佛法推广到人间各行各业之中……后来人就把这派教团称为“大乘佛教”。在佛陀涅盘后四百年,大乘佛教转隐为显,兴盛于全印度,后北传至汉地和西藏……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在教法的形式上有些不同的特征:1.普渡众生,体现出明显的利他主义。2.大慈大悲,以行善威德为修行解脱的主要途径。3.不出家也可修行,只要布施积德,也能成佛。4.小乘佛教是先求自解脱再利益人群,大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744432.html
  • 菩萨、慈悲与布施(一)

      菩萨、慈悲与布施(一)   作者:学愚  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,其核心之一就是慈悲,其社会实践就是布施。菩萨思想在上座部佛教经典中就已经出现,但主要用来阐述佛陀前生的事迹,另外,上座部佛教的慈悲主要用于禅观,即以“如母爱独子”之心,真诚地祝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大乘佛教强调了“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”的精神和实践,把慈悲摆在与智能同等重要的位置。《文殊师利涅槃经》说:“行慈心者,即得...

    学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1467241.html
  • 认识菩提心

    能将“发心”发得到位、发得准确、发得有水平?事实上是很少的。因而在很多情况下,发心似乎已经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。 在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,几乎都有关于发菩提心的教诫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法...子言:舍利子!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,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,大悲为首,用无所得而为方便。”一切智智相应作意,即菩提心。印顺法师在《学佛三要》中引用了这段经文,并提出了大乘佛教的三大要领:菩提心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475170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

    一个大课题。对此,佛教的忏悔伦理,便有特   页123   别值得加以研讨的地方。本文爰就中国大乘佛教传统所形成的忏悔仪式,探讨其有关「忏悔」理念之蕴涵。   二、中国大乘佛教忏悔仪式的形成与开展   中国大乘佛教自东晋道安(312-385A.D.)首先创制《僧尼轨范》,正式规定寺院僧尼应有早晚功课,而且把「忏悔」订为日课的内容,[1]从此,「忏悔」便成为中国多数佛教徒信仰生活的重要项目...

    游祥洲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871093.html
  • 作为人间佛教理论基础的般若思想

    形成就与此有关系,而大乘佛教的兴起,也就是对出世与入世,生死解脱与社会效果这些矛盾进行调解的产物。在中国,佛教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,其特点是偏重于形而上和出世。它传入中国后,曾多次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攻击...问题,即如何解决出世与入世,于是就有"人间佛教"的提出。其实在清末,许多高明的知识分子,就开始从大乘佛教取出合理的内容,建立能与西方思想文化相抗衡的思想体系。如章太炎为了革命,吸收...

    蔡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144110.html
  • 菩萨思想的形成

    佛弟子最初只以解脱生死烦恼而证入涅槃为最高理想,但因为对佛陀的崇高景仰,感受到佛陀度众心愿的远大,所以兴起效法之心,这就造成深远的影响,开展出崭新的大乘佛教的境界。 部派佛教时期,大众部受到阿难的影响极深。阿难是一位重视僧团的和合,多闻而不拘于小节小戒,珍惜福德,且尊重女性的大德;他这种宽容的风格,无疑的已蕴含后来大乘佛法大悲利他的精神。后来大众部在东方盛行,又转移至南方。这一支东方系的佛教在逐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1253824.html
  • 罗汉、菩萨、佛

    菩提意思为觉悟,萨缍意译为有情意的生物或众生。大乘佛教认为,以阿罗汉果为修行的目标还不够,应修持佛果,即达到成佛的境地。但在成佛前,应先作菩萨,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,一面教化众生,度众生到极乐彼岸。佛经...。据称,阿罗汉辟支佛(佛教的另一出世果位)缺后二项,菩萨缺后一项,只有佛才三项俱全。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指释迦牟尼,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,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。大乘佛教认为,三界十方,到处有佛,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63954062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在中国的流传概述(1)

    《法华经》在中国的流传概述(1)   高振农   《法华经》全称《妙法莲华经》,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。由于它运用了许多譬喻故事,这些故事都是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。加上鸠摩罗什所翻译的本子,文笔流畅生动,语言通俗易懂,所以受到我国广大佛教信徒和一些文人学士的欢迎。它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等传播大乘佛教的国家里都非常流行,对这些地方的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。今将其在中国流传的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。 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878274.html